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国产游戏机几乎就成了仿制红白机的代名词,最多不过再加上小霸王学习机为代表的,以‍‍红白机为基础开发的学习机。‍‍‍但是中文世界的‍‍游戏机历史绝不如如此单薄,‍‍特别是‍‍陆、港、台之间‍‍不同的经济贸易环境、生活方式和发展‍‍路径和生活方式‍‍也造就了彼此之间有游戏的多样性。

当我们今天再提到中文世界里的游戏行业时,可能最常出现的一个词就是“‍‍山寨”,‍‍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国产游戏机几乎就成了仿制红白机的代名词,最多不过再加上小霸王学习机为代表的,以‍‍红白机为基础开发的学习机。‍‍

‍‍但是中文世界的‍‍游戏机历史绝不如如此单薄,‍‍特别是‍‍陆、港、台之间‍‍不同的经济贸易环境、生活方式和发展‍‍路径和生活方式‍‍也造就了彼此之间有游戏的多样性。

在探索中文世界家用计算机流行的历史时我注意到了三个非常有趣的历史切片,它们有着中文世界游戏历史的“仿冒”污名背后不一样的原创的光芒,虽然由于内外部环境的限制,它们或许未能广泛在中国内地销售,或是在产品初期就被取消,但它们的存在,能够启发大家能够‍‍从一个稍微不一样的角度去‍‍理解中文世界的‍‍游戏机的发展史。

华人游戏先锋:Vtech伟易达

1976年,香港企业家黄子欣(Allan Wong)及梁棪华(Stephen Leung)在香港土瓜湾开设了以家仅有40名员工的小型工厂,伟易达的英文名为“视频科技有限公司”(Video Technology Limited),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们所生产的正当年最热门的微处理器电视游戏机。伟易达的早期产品主要是固定画面的液晶游戏机,也通过ODM的形式为英国Adman Grandstand、美国Radio Shark等厂商的设计和制造游戏机。

伟易达的第一款产品是1977年的Adman Grandstand 3600 Mk III

CreatiVision

1982年伟易达发布的VTech CreatiVision是香港本土品牌电视游戏机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早期实践,它的硬件规格与当时欧美市场上的主流规格相近,使用了由Rockwell生产的2Mhz 6502中央处理器和TMS9918/9929视频显示处理芯片,这一显示处理芯片也被用在德州仪器TI-99/4A,MSX家用电脑和世嘉SG-1000型游戏机和家用电脑上,也因此虽然它通常与Atari VCS一样被归为第二代电视游戏机,但是却具备了一些第三代电子游戏机的特性。

CreatiVision游戏机的研发工作开始于1981年,在香港开发的CreatiVision相比欧美竞争者有着很大的人力成本优势,它的价格要比许多主流的游戏机和家用电脑都更低。虽然CreatiVision更像是作为游戏机设计的,有与Intellivision类似的方向摇杆和小键盘,这样的设计也可以在略晚出现的ColecoVision上出现。但在一些CreatiVision的商业介绍中,主要的对比的目标都是平价的家用电脑如VIC-20或Atari 400。

在1981在年英国首先发布的Sinclair ZX81也引发了相当规模的家用电脑热潮,而在美国,Commodore VIC-20也成为首款销量超过100万台的个人电脑,向全世界展现了家用电脑潜在的市场潜力,CreatiVision正是伟易达对这种潮流的回应,这种“跨界”的选择是自发的,而非迫于1983年的游戏行业崩溃。

Dick Smith在澳大利亚以“Wizzard”为名销售CreatiVision,其价格低于流行的8-bit家用电脑

CreatiVision市场反响最好的地区是澳大利亚,这主要得益于澳大利亚连锁电器销售商Dick Smith的渠道优势[1],此外在欧洲也有不错的市场,但由于它远离电视游戏的主战场美国和日本,因此在今天的游戏历史上鲜少被提及。CreatiVision的销售一直持续到1986年初,在市场上存在的时间甚至比晚于它的ColecoVision还要长[2]。伟易达后续的产品设计似乎仍然受到了雅达利危机的影响,这让他们放弃了CreatiVision这个明显带有电子游戏印记的品牌,而是转向于Laser品牌。产品的形态也更接近于标准的家用电脑,其中对中国玩家最为熟悉的机型,是Laser 310。1986年《儿童计算机世界》报联合上海微电脑厂以教育名义进口免税Laser 310电脑,是中国家庭能够消费的起的最早的家用电脑机型。

VZ200是Dick Smith代理的Vtech在澳大利亚市场上最成功的产品

相比Commodore 64、Amstrad CPC464等8-bit家用电脑来说,伟易达的Laser系列电脑在当时同类型的电脑中规格并不算出众,因此在中国大陆之外最成功的市场是澳大利亚,Dick Smith曾贴牌销售Laser 200(VZ200)和Laser 310(VZ300)机型,由于价格低廉,仅VZ200就在澳大利亚成功销售了20万台,而中文社区里的一些爱好者也误将Dick Smith当作这一系列的最初开发者。

Crazy Chicky

CreatiVision目前可以查到的游戏共有17款(以及一款BASIC解释器),且没有可以查明的非游戏应用,这更坐实了其“游戏机”的身份,它的游戏软件中很大一部分的游戏都是流行电子游戏的仿制品,比如说吃豆人的仿制品Crazy Pucker和Crazy Chicky(为了规避版权问题将游戏角色改为公鸡和狐狸)以及太空入侵者的仿制品《音速入侵者》(Sonic Invader),但是仍有几款游戏展示了独特的游戏内容,比如潜望镜视角的射击游戏《海空大战》(Air/Sea Attack),以及1983年发布的使用了等轴电子游戏画面(Isometric video game graphics)的《直升机救援》(Chopper Rescue),在此之前类似的“2.5D”效果都仅在世嘉Zaxxon等大型街机游戏中出现。

Chopper Rescue是最早在家用机上出现的等轴2.5D游戏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伟易达的Laser系列家用电脑其实包含了三种互不兼容的架构,分别是使用Z80处理器,与TRS-80 Color Computer相似(但不兼容)的Laser 100/200/300系列,与CreatiVision相似架构的Laser 2001(销量很少,多数在芬兰以Salora Manager型号销售)和与Apple II兼容的Laser 3000/Laser 128系列。这种“机海战术”虽然让伟易达可以作为OEM厂商与世界各地的分销商推出不同品牌和价位的产品,但也由于其产品线的碎片化而失去了成为像Commodore 64或Apple II那样具有广泛号召力的品牌的机会。

Salora Manager

Socrates“苏格拉底”

1988年,伟易达发布了“苏格拉底”(Socrates)教育型游戏机,其名称源自于著名的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Socrates”除了作为这款机器的名字之外,也是这款机型的软件界面中时常出现的机器人卡通形象的名字。小机器人“苏格拉底”的有着与1986年的‍‍科幻喜剧电影《霹雳5号》相似的机器眼睛,但与电影中的“霹雳5号”相比,画面中的“苏格拉底”看起来更加小巧,接近于2008年的另一台电影中的机器人“瓦力”。

苏格拉底游戏机

从硬件规格上来讲,它在8-bit游戏机中并不落后,有着3.58Mhz的Z80处理器和64K内存,但是其却仅止步于教育市场——因此它缺乏真正具有故事情节或对抗性的游戏,甚至没有达到CreatiVision的程度——CreatiVision中出现了许多流行电子游戏的模仿品,保证了机器的可玩性;而Socrates上全部是教育软件,究竟是什么阻止了“苏格拉底”上更多游戏的推出呢?

其实,在Socrates开发快节奏的电子游戏可能本就不可行,在实际使用的体验中,‍我们会发现其画面刷新速度明显慢于其他流行的电子游戏机。这让我非常好奇,为什么设计了CreatiVision这种性能成熟、画面流畅的电子游戏机的伟易达会设计这样一款产品。虽然世嘉Genesis要在1989年才在美国上市,但在美国之外的市场任天堂红白机与世嘉SG-1000两强对抗的局面业已形成,而电脑游戏也随着Amiga和Atari ST等16位电脑攀登到一个新的高度,显然这个时候再投入一款新的8-bit游戏机并不是商业上可行的选择。

需要配合家用录像机使用的View-Master Interactive Vision系统

在1988年《坎登信使邮报》(Camden Courier-Post)[3]的一篇报道中似乎能够部分地找到答案,文中提到“Socrates是第一款直接连接到电视而不需要录像机的综合教育系统”,因此它的潜在竞争对手应当是文中说描述的使用录像带媒介的产品,如Action Max和View-Master Interactive Vision系统,而类似的产品概念最早则是在孩之宝代号为NEMO的Control-Vision系统中提出。

在1980年代中后期,这种混合录像带中的视频影像和电脑程序的电子游戏被玩具界广泛认为是电子游戏未来的潜在方向之一,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一部分IT业者的认同。在孩之宝NEMO的开发过程中,就曾经得到过雅达利创始人诺兰·布什内尔和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的支持。但我们也注意到无论是开发Control-Vision的孩之宝,还是开发Action Max的Worlds of Wonder,以及开发Interactive Vision的View-Master,都并非电子游戏或电脑行业的企业,而是玩具产业的重要参与者。

Talking Whiz Kid

而伟易达正是一家横跨玩具和电脑行业的厂家,1986年推出的Talking Whiz Kid就是一款类似“点读机”的教育电子玩具,因此Socrates在设计之时可能就并未计划将其加入到电子游戏的竞争中,而是专注于电子教育市场。

相比Socrates较为薄弱的软件阵容,其硬件平台却衍生了颇具创新型的电脑玩具——Vtech Video Painter,一款以电视作为屏幕,也能够连接录像机制作简单动画的“电子画板”,售价大概100美元。

Vtech Video Painter

对于今天习惯了廉价平板电脑的读者们来说可能很难理解其价值,但如果我们考虑到“手写笔绘图、动画”和“电视输出”这两个元素的话,类似的功能最早出现1981年,售价15万美元的专用视频编辑电脑Quantel Paintbox上;即使到1990年,在专业领域实现这一功能较便宜的方案也需要使用5000美元左右的,基于Amiga电脑,装备有NewTek Video Toaster套件的视频编辑系统。对于家庭录像制作者来说,Vtech Video Painter可能是他们能够使用的最廉价的视频特效工具。

1986年BBC制作的纪录片《光线绘画》(Painting with Light)中,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展示了使用Quantel Paintbox在电视上绘画

时至今日,昔日的华人电子游戏先锋伟易达已经隐退与教育电子玩具市场,甚少被游戏爱好者提及,但我们在伟易达一些较晚近的产品上仍然能找到其早期产品的影子,如2000年代生产的V.Smile Art Studio就仍然保留了Video Painter“电视画板”的特色。

注释

[1] The timeline of Dick Smith: From humble beginnings to $520 million float and voluntary administration,https://www.smartcompany.com.au/finance/timeline-of-dick-smith/

[2] ColecoVision于1985年停产,参见 https://www.nytimes.com/1985/10/19/business/coleco-s-net-in-sharp-rise.html

[3]《坎登信使邮报,新泽西》(Camden Courier-Post, New Jersey),第68页,1988年11月22日。

参考资料:Creativemu官网 CreatiVision emulation central


出处:https://zhuanlan.zhihu.com/p/629678287